三下鍋是張家界最有當地特色的一道美味菜肴,吃法分干鍋與湯鍋兩種。干鍋無湯,麻辣且味重,適合口味頗重的食客。下三鍋菜系選擇廣泛,可以選擇在肥腸、豬肚、牛肚、羊肚、豬蹄或豬頭肉等菜品中選二、三樣或多樣,經過本地特殊調味,合成一鍋煮而成,推薦干煸腸子,干煸核桃肉和湘西臘肉三種混在一起燉,別有風味。
臘肉是湘西人民的最愛,也是過年必備年貨。每臨近年關,將新鮮的豬肉切好,抹上厚厚的鹽,掛在自家柴火火坑上熏制數月以上,待到表面金黃便可食用。聞之蠟香撲鼻,食之香而不膩。這樣制作的臘肉,可存放達2~3年之久,且越久越香。用來燉菜、炒菜都是絕佳,香辣可口,十分下飯。臘肉燉黃豆、臘肉炒冬筍等各種當地出名菜肴都少不了它的存在,是一道極具當地風情的別樣美味。
臘腸也屬于臘肉制品的一種,將新鮮豬肉絞碎,與辣椒、蔥姜蒜等各種調料攪拌入味后,灌至干凈肥腸里,再用柴火熏至臘黃便可食用。精心調制的碎豬肉末和肥腸已融為一體,咬一口,既有香辣饞人的臘肉味,又有肥腸獨有的鮮美味,兩相調和,臘肉不再重口,肥腸不再油膩,直接煮熟食用不加任何輔料都是一道美味佳肴。
土家人生性熱情,土家扣肉是張家界土家人待客的一道主菜,當地的人們一般煨事辦酒席才會上用作主菜。土家扣肉均采用五花豬肉為主材,經過煮、炸、蒸等多道工藝制成,一般以干咸菜為配菜,鋪在碗底以加味。肥肉制成吃起來一點也不膩口,味道極其鮮嫩。張家界一般餐館及酒店都有土家扣肉這道菜,以供食客品嘗。
豆渣,顧名思義就是豆腐渣,是當地人在釀造豆腐的過程中的附帶品。張家界人尤其喜愛這份意外的美味。當地豆渣以高峰豆渣最為出名,高峰的黃豆質量高,因而豆渣也尤其美味,打磨精細豆渣配上肉沫、辣椒、蔥姜蒜等各味調料小火慢燉,吃起來既有豆腐的香醇,又有后期精心制作的香辣可口滋味,很多當地人為了這份美味開車前來一嘗,更有很多當地菜館用高峰豆渣作為招牌菜,是一道十分家常的美味。
從前面店的老板常戴著一頂草帽,故草帽面由此得名。自搟面,豬面皮,熟豬油,清水面,草帽面的特點,吃要講究一個快字,熱面熱胃腸,更加章顯草帽面的食之精髓。而現今張家界的市集上草帽面的店鋪多,生意火爆。在張家界的早餐譜系中,草帽面就是那笑傲江湖中的大俠,奇峰市場對面巷子里的熊草帽,老板獨具一格,面也好吃,值得去一嘗。
張家界土家十大碗來源于當地民間節慶和辦酒席時的風俗習慣。十大碗最大的特點是半葷半素、一菜兩味、油而不膩,餐桌上看不到盤子,吃飯及裝菜全部是藍邊大口碗,另有咸菜和自釀的酒水相配,它不僅是美食,也是當地習俗與文化的代表。張家界的一些特色餐飲店特別推出原始地道的土家十大碗。讓食客在體會張家界山美的同時,品嘗地道的土家十大碗美味。